师德师风

2022年全国“最美教师”祝响响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3-04-03  浏览次数:

“响响老师,明年您能带更多浙江的名师来贵州贞丰县吗?我们太需要这样手把手的指点!”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的老师说。“多亏了响响老师来到檀溪,让我们山区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优秀了。” 浦江县檀溪镇中心小学的家长们说。“这样的语文课太有趣了,真想让响响老师再给我们上一节课!”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的孩子们说。

老师、家长和孩子口中挂念的“响响老师”,就是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的正高级教师祝响响。

谁也没料到,这个看似文文弱弱的女老师,这个一工作就分配到城区优质小学的女老师,这个在教学业务上颇有建树的女老师,她瘦小的肩头始终有一份担当,那就是想方设法去薄弱地区支教,用最初的心,走着“教育共富”这条最远的路……

公益支教,她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2013年春天,祝响响赴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支教。那段历程至今让她刻骨铭心。天蒙蒙亮,她就一路颠簸几个小时,来到镶嵌在大山深处的各个学校。

在没有多媒体,甚至没有录音机的学校,仅凭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她每天要上两节展示课,一节教学研讨,一节学科讲座,极少有喘息的时间,再加上因气候等原因引发的身体不适,着实累人。

不过,更让她感到难受的是当地的教育现状。看着孩子们课堂上木讷的表情,老师们交流时不可改变的神态,在感慨东西部教育差距之大的同时,她深感教育之沉重。

痛心之余,她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上出一堂堂精彩的课;努力设计一次次既和前瞻理念接轨,又接地气的教学研讨活动;努力用事实诉说浙江十年课改的艰难历程。

她暗下决心,一定会尽己所能邀请浙江省更多的小学语文名师再赴贞丰。

2014年春暖花开之时,她如约而至,和她同行的老师们用丰富的研讨方式,带来了一场“暴风骤雨”式的语文洗礼,让贞丰县的老师在惊讶浙江名师精湛教学艺术的同时,开始学着慢慢改变自己的日常教学。

之后几年的时间里,她又化身“红娘”,让一批又一批贞丰县小学语文老师,参加了浙江外国语学院组织的几十场语文专业培训,极大推动了当地的教育改革进程。

她相信,任何事物的改变都需要过程,而支教老师能做的,就是种下改变的种子,静静等待它的绽放!

一校两区,她是城乡教育均衡的领头羊

八年前,祝响响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山村女教师。2014年,为响应省教育厅城乡教育均衡的精神,她以金华市名师的身份主动交流到浦江最偏远的山区学校做校长,成为浦江县“一校两区”办学模式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檀溪镇中心小学三十多年前建造的校舍显得异常陈旧,教室里的课桌凳也早已斑驳不堪。在这样的境遇里,祝响响开始在城区和山区之间穿梭。

每天早上5:30起床,安顿好家中孩子就匆匆赶往学校上班,夜里常常十点之后才能回家。如遇临时会议,一天内就要往返多次,来回120多公里。要是突遇台风天气,还要在夜晚驱车赶赴学校值班,一夜之中无数次地巡视校园安全。

分管教育的县领导走访时问起:“这么大的风雨,你一个人在老旧的校舍里值班,怕吗?”这时,她才发觉自己的眼眶已微微泛红。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檀溪镇中心小学温度通常要比城区低4至5度,冬天的最低温度甚至达到零下11度。如遇下雪天,道路结冰、班车停运等状况频出,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每逢有雪的日子,她都会提前一天驻守学校,夜里几次起来观察雪量,了解班车停运消息,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天蒙蒙亮,她就组织住校老师扫雪,努力守护雪天里的平安。

她将全部精力倾注到山区孩子身上。有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在得知父母离异的消息后无法接受现实,于周末离家出走。她立即驱车30公里从城区沿路寻找孩子,组织老师在附近村庄寻找,协助家长分析孩子动向,最终在晚上11时找到了孩子。第二天,她与孩子的父母共同商讨后续的引导和教育,为孩子缓解了心灵的伤痛。

在学校里,让她天天挂念的孩子还有很多:父亲判刑、母亲离家出走的陈小哥俩,最近有人在照顾吗?之前因捐款治疗有所缓解的白血病孩子薛小朋友,能适应小学的生活吗?有多年厌学倾向,这学期刚转学的张同学,最近的情绪还稳定吗?

日复一日,她总是事无巨细、春风化雨。也因此,她成了每个孩子口中的“校长妈妈”。

作为“一校两区”教育改革模式的领衔人,她十分明白自己所处的境遇是艰难不易的,但她依旧坚信:“一所学校可以没有标准化跑道,但不可以没有带领孩子们奔跑的老师。”

之后的日子里,祝响响和老师们带着孩子像风一样奔跑,不怕山高水长,努力探索管理的“一校两区”新模式——

践行跨校区办公,自上而下地把品牌名校的管理模式带入山区学校;

开发“一节课走教”“半日主题研讨”“一周角色变形”等学科教研模式,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开创“交换空间、璀璨童年”学生交流模式,为童年增添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这些接地气、有实效的创意活动,都是祝响响在“一校两区”办学实践中努力摸索前行的成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个校区间和衷共济,真正融为了一家。

那几年,实验小学选派的交流教师走了一波又一波,檀溪中小选派到实验小学顶岗学习的老师去了又回,而她,始终是大山深处那个坚定的守望者。

“再也不用担心挤破脑袋也进不了好学校,这不,实验小学都办到我们家门口了!”一位檀溪当地村民喜滋滋地说。听着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所有山区村民的心声。

檀溪中小的发展有目共睹。这所曾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学校,通过“一校两区”管理模式的带动,如今一跃进入全县第一梯队。浦江县教育局以此为标杆,扩大了城乡教育均衡的范围,目前已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集团的全覆盖。

如今,祝响响又来到地处浦江东部的郑宅镇中心小学工作,依旧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语文老师。

在那里,她努力发掘乡村孩子学习潜力,成立了浦江县第一个农村学校名师工作室,不遗余力地发挥着一名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带领农村青年教师蓬勃成长。

无数人问过她:“你多次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去了那么多农村学校,行程加起来足足可以绕地球赤道几圈,不觉得累吗?”

她的回答自始至终不曾变过:“我的心中只有感谢,感谢在农村学校的任教经历,让我体会到什么才是心中有道,天宽地阔。”

东西部协作,她是教育扶贫的践行者

2019年9月10日,是祝响响此生最为难忘的日子。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作为浙江省获奖代表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和与会代表们热情握手,亲切交谈。

“总书记的手温暖而有力,透着浓浓的关爱。”握手那一刻,她热泪盈眶!

作为一名平凡不过的小学语文老师,能进京领奖,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对她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那一刻,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爱国是本分,担当是责任,奋斗是幸福!

从北京领奖回程的高铁上,她收到县教育局的通知,同意她以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干部的身份奔赴四川省深度贫困县——乐山市金口河区。

听到她要去2000公里以外的贫困地区,身边的同事和朋友纷纷表示不理解:“那个地方太苦,你的身体还没有恢复,算了吧!”“你刚刚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而且已是全省最年轻的小学语文正高级教师,为什么还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受苦?”“家里还有上高中的女儿,你放得下心吗?”

听到这些善意的“抱怨”,祝响响只是微微一笑。只有她自己明白,那个遥远的地方,承载着她去年做出的承诺,承载着她助力教育脱贫的梦想。

时间倒回到2018年10月。当时,她作为浦江县教育局帮扶支教团的一员来到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开展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因为来去匆匆,自觉能做的事太少。她随即和当地的领导、老师约定:只要有东西扶贫协作的名额,一定会再来金口河区。

时隔一年,她终于要奔赴遥远的金口河区了,她要为西部的教育脱贫攻坚尽绵薄之力。

刚到金口河区,祝响响就在各个学校间奔波,马不停蹄地开展听课调研,逐一“把脉”,找到“病症”所在。为了切实改变当地老师的教学观念,她选择自己上展示课“打样”,进行浸润式帮扶,手把手引领本地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支教期间,她发现金口河区没有一家书店,老师和孩子们常常被书源所困。她第一时间联系浙江的朋友,一场“情牵北纬29度”的温暖之旅就此开启。

历经15天,价值28000多元的1500多本崭新课外书,跨越2000多公里,从北纬29度这端的浦江运到了29度那端的金口河。她在冬日的暖阳中,将浙江叔叔阿姨的心意转达,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孩子,虽然我们深处大山,但我们依旧可以借助阅读的力量去看世界。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我们的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我们的心灵可以到达。”

祝响响坦言,只有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才能让更多孩子受益。临行前,她特意带上了一套“小鱼易连”设备,借助它搭建东西教育扶贫“云平台”,努力让教育共富路跑出加速度。

支教期间,她多次借助“云平台”执教示范课,发起“共读一本书,共研一节课”“千里共研,浦金情牵”等研修活动,让相隔2000公里的东西部教师共享教育之美,同享云端之乐。

金口河区永和镇第二小学的王联军校长感概地说:“响响老师,你的到来激发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激发了老师们上好课的激情,也激发了我对教育的热爱!”

2020年初的共同“战疫”期间,她更是时刻牵挂着金口河区的师生,通过钉钉联播开设云课堂,倡导浦金云端共抗疫。《响响老师的绘本课》让金口河区永和二小二年级的小朋友爱不释手;《响响老师的习作课》让金口河区鲤鱼浩小学和永胜小学的孩子们意犹未尽。

这十年间,她支教的足迹遍布新疆、西藏、福建等十多个地方。她始终坚信,一位支教教师就是一把泥土,终将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这样的山峰,可能改变风的走向,可能决定水的流速。

这,或许正是她奔赴远方的意义所在。

一晃二十六年,从一名执着于语文研究的普通老师到勇挑重担的村校女校长,再到东西部教学扶贫协作的支教老师,祝响响跨越了教育生涯的“三重门”。

无论身处何地,用最初的心,走着“教育共富”这条最远的路,始终是她最朴素的信念。

她深切地知道: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比起她的荣誉,她的坚守更为动人;比起她的成就,她不倦的追求更为耀眼。她说,自己会带着这份荣光,和心爱的孩子们、年轻的老师们一同踏上教育共富的征程,潜心育人,温暖有方,初心不改,虽远不怠……

(文章来源:凤凰网浙江)




网站备案:闽ICP备05012398号 Copyright © 2008-2009 WWW.XMO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